close

五、出血的急救處理

(一)壓力止血:加壓於局部,以減少血流,增進凝血,常使用在表淺傷口。

(二)止血帶止血:若出血部位在四肢,在使用壓力止血法後仍無法止血時,可考慮使用止血帶止血。

(三)利用位置止血法:常被使用的有Adrenaline; Adona AC-17; Reptilaes; Vit K等。

(四)收斂劑或止血劑。

(五)結紮:大血管出血,利用縫線結紮以止血。

(六)燒灼術:使用在較小血管的出血。

﹝壓力止血﹞
直接壓迫傷口止血法

clip_image001

出血點直接加壓

以無菌厚紗布塊直接覆蓋在出血傷口上,用手掌加壓力於傷口上

clip_image002

壓迫及抬高止血法

﹝壓力止血﹞用手指直接壓迫止血點以止血

 

顳動脈

出血在眼睛以上,則用手直接壓迫耳前上方以止血。

顏面動脈

在下頷骨以上,眼睛以下出血時,壓迫下頷角前約2.5公分處,或以食指、中指對下頷骨加壓以止血。

頸動脈

頸部或咽部出血時,將大拇指置頸後部,其餘四指壓迫喉頭旁邊凹陷處的外頸動脈或總頸動脈以止血。

clip_image004

鎖骨下動脈

肩、腋及上臂出血時,將拇指或其他手指壓迫於鎖骨的凹陷處,並向下面第一肋骨壓迫以止血。

肱動脈

前臂出血時,將手掌握於腋窩和肘節中間,拇指握於手臂之外側,其他四指則壓迫手臂內側以止血。
clip_image006

股動脈

腿部出血時,將手掌壓迫大腿中央,向後髖骨壓迫以止血。
clip_image008

當一人施行壓迫止血點止血之同時,最好由另一人於傷口上施以直接壓迫傷口止血法以止血。當壓迫止血點五分鐘後,輕輕放鬆壓迫,觀察傷口是否繼續出血,若傷口仍繼續有血液滲出,則應再壓迫止血點止血,反覆放鬆並觀察,直到止血為止。

﹝止血帶止血﹞

止血帶的材料

1.常用者為寬布、三角巾、手巾、領帶、布塊等。
2.寬度至少一英吋。
3.長度至少應可以纏繞患肢兩圈以上。

 

4.繩索、鬆緊帶不可使用,以免引起局部壞死。

綁止血帶的部位

1.上肢出血:綁在上臂距腋窩一橫掌的部位。
2.下肢出血:綁在大腿距腹股溝一橫掌的部位。

使用止血帶的方法

1.將肢體繞兩圈
clip_image009

2.先打一個結後在此結上端放置一根止血棒
clip_image010

3.然後打一個方形結固定
clip_image011

4.將止血棒轉緊使血流停止
clip_image012

 

5.固定止血棒
clip_image013

 

6.註明使用的詳細時間
clip_image014

使用止血帶應注意的事項

1.未綁止血帶之前,應先將患肢抬高一到兩分鐘,使靜脈血先回流一部分。
2.用止血帶之前,受壓部位應先以毛巾或紗布敷墊,使壓力均勻分布,減少對軟組織的損傷。
3.止血帶不可纏繞過緊,以免血流完全中斷,神經受阻,或使受傷肢體之表皮皺縮。
4.如果估計止血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除,應每隔三十分鐘將止血帶鬆開一至兩分鐘,鬆開期間仍須用手指壓住出血的地方,以免血液繼續

 

大量流出。若鬆開時並無繼續流血的現象,則不需繼續使用止血帶,但不必立即移除,應維持鬆開的狀態,繼續觀察之。
5.止血帶應以標籤註明使用時間,且標籤要置於明顯之處。
6.使用止血帶的部位不可覆蓋,以便隨時觀察出血情形。

﹝利用位置止血法﹞

升高出血部位

將患肢抬高,使高過心臟位置,以減緩血液流速。
clip_image015
壓迫及抬高止血法

強屈患肢

肘關節或膝關節以下之部位出血時,將紗布墊放在肘窩或膝窩,強屈其關節,並以繃帶縛緊以止血。

鼻出血

讓病人靜坐,使頭向前傾之後,再稍向後仰,可減緩出血。

六、燒燙傷

(一)燒燙傷緊急處理五步驟:沖、脫、泡、蓋、送。

(二)燒燙傷之急救:燒燙傷的程度依受傷的深度及面積而有所不同。

1.輕度:僅表皮外層損傷,引起腫脹及相當程度的疼痛。

2.中度:表皮和部分真皮損傷,皮膚發紅、表面潮濕、起水泡、腫脹和疼痛比輕度厲害。

3.重度:整層皮膚及皮下組織受到破壞,皮膚呈白色或焦黑,由於神經末梢被破壞了,一般反而較不會有劇痛,重度燒燙傷通常需要特殊醫療,在急救後需儘速送醫。

(三)灼燙傷:

1.沖:用流動的冷水沖洗傷口十五~三十分鐘。

2.脫:在水中小心地除去衣物。

3.泡:冷水中持續浸泡十五~三十分鐘。

4.蓋:覆蓋乾淨布(絕不可塗抹任何藥膏、牙膏、漿糊、醬油、沙拉油等物)。

5.送:保暖、趕快送醫急救。

6.有水泡不可刺破,以免感染。

7.化學劑灼傷:無論酸或鹼,受傷後要用大量的水沖洗患處,沖洗時間至少三十分鐘,以減低皮膚表面之化學劑濃度。

8.電的灼傷:先將電源切斷,或用絕緣體將附著的電線移開,傷者發生呼吸或心跳停止時,應立刻打119求救及施行人工呼吸或心外按摩急救,同時儘快送醫。

(四)何謂燒燙傷:

皮膚的構造分為表皮層及真皮層,表皮層是身體防線的最外層,阻絕水、微生物等侵入人體,表皮層之下為真皮層,含有豐富的血管、汗腺、毛囊及皮脂腺等結締組織,皮膚的下層為皮下脂肪,燒燙傷時會破壞皮膚及其下的組織構造,進而影響其功能,導致微生物可以侵入體內造成感染,體液流失造成電解質不平衡,體溫調節失控,嚴重的話甚至造成死亡。

(五)燒燙傷程度的評估:

1.燒燙傷依皮膚受傷的程度來分,可分為第一度、第二度及第三度燒燙傷,第一度燒燙傷只傷及表皮層,真皮及皮下組織發生反應性充血,因此有輕度的水腫及疼痛,皮膚潮紅但沒有水泡產生,數日後脫皮而癒,常見於行日光浴的日光曬傷;第二度燒燙傷範圍及於真皮層,呈厲害的充血、起水泡、有厲害的疼痛,淺的二度燒燙傷可在兩、三星期內癒合,較無明顯的疤痕,深的二度燒燙傷與三度燒傷不易區分,癒合時間長且留下明顯的疤痕;第三度燒燙傷傷及表皮層及全部真皮層,所以也叫全層燒燙傷,因皮膚已全層燒死故無充血反應亦無水泡形成,皮膚變白,死皮則變成焦痂,神經末梢亦已燒焦故較無疼痛,等到焦痂脫落,神經末梢裸露,才會有厲害疼痛,需要擴創植皮或補皮瓣方可痊癒。

2.燒燙傷面積百分比的計算,大於16歲以上之病人適用「9的定律」,即身體各解剖位置所占體表面積各以九或九的倍數表示,頭部與頸部為9%,每一上肢為9%,每一下肢為18%,前軀幹部占18%,後軀幹部占18%,外陰部占1%。至於兒童頭頸部所占的比率較大約18%,下肢所占的比率較小,每一下肢為13.5%,其餘和大人同,即每一上肢仍為9%,前軀幹、後軀幹各為18%,外陰部1%。另對於不規則、散在的燒燙傷,可用病人手掌的大小來評估,病人手掌的面積約占體表面積的1%,此方法對大人或小孩皆適用。

3.評估燒燙傷的深度及面積,有助於初步預估病情的嚴重度及預後幫助診斷及治療,若病人三度燒燙傷範圍大於10%或二度燒燙傷面積成人大於25%以上、兒童大於20%及所有高壓電電燒傷,皆歸類為重度燒燙傷。需特別注意,燒燙傷病患若懷疑有一氧化碳中毒,應立即給予100%氧氣,若懷疑有吸入性燒燙傷時,如鼻毛燒焦、呼吸道分泌物有黑色碳粒,則要注要呼吸道受傷的可能,因上呼吸道暴露於高熱的空氣容易受傷水腫而造成呼吸道阻塞,因此若出現呼吸道窘迫症狀,應考慮給予氣管內插管治療。

(六)燒燙傷的現場正確處理:

燒燙傷病人的現場正確處理為五字訣「沖、脫、泡、蓋、送」,先在受傷部位沖水十五~三十分鐘,再把受傷部位的衣物脫掉,將受傷部位泡水十五~三十分鐘,再用乾淨的浴巾覆蓋著受傷部位送到就近的醫院治療,切忌自行塗抹東西,如醬油、牙膏、米酒、不明藥物等以免增加傷口感染的機會。沖、脫、泡、蓋、送的處理順序不可顛倒,若是在情急之下,未沖水即把衣服脫下,常把黏在衣服的皮膚一同撕下,造成更大的傷害。

化學物質如強酸、強鹼或其他腐蝕性物質所造成的燒燙傷統稱為化學燒燙傷,由於石灰遇水會產生熱量,故身體沾滿石灰不可用水沖,以免產生熱量造成皮膚燒燙傷,除了石灰以外的任何化學品產生的燒燙傷,皆應馬上除去化學品並用大量清水沖洗,若是眼睛被化學品潑及,亦同樣以大量的清水沖洗眼睛再送醫治療。

七、包紮

(一)包紮之目的:

包紮之目的可固定受傷部位,避免傷口直接暴露而感染,亦可為出血處局部加壓止血,並可使受傷之肢體部位得到適當之支托。

(二)包紮之方法原則:

1.包紮時應先清洗傷口並覆蓋上無菌敷料,再以繃帶包紮。繃帶需要乾燥、清潔並且沒有縫邊或皺褶。

2.進行包紮者應站在包紮部位的前方或側方,以利觀察傷口情況及病人之反應。

3.包紮時之方向應由肢體遠心端往近心端包紮,即逆血液循環方向,以促進血液回流,減少末梢腫脹。

4.包紮肢體時應露出肢體之末端,以觀察血循。若觀察肢體末梢顏色有變青、白、冰冷或腫脹,或病人主訴有麻木刺痛感,則表示包紮太緊。

5.定帶:為包紮之起頭固定,需於肢體粗細均勻處,將繃帶之一端斜放,繞肢體一圈後將斜角摺下,再繞肢體二至三圈。

6.結帶:為包紮之結尾固定,包紮完畢後以環形包紮二圈後,將繃帶末端向內反摺一小段,以膠布、安全別針、繃帶釦,或可留下適當長度之繃帶,由中間剪開,兩端反方向環繞半圈後打平結固定。

(三)繃帶包紮之方法:

1-螺旋形包紮法:用於肢體粗細一致的部位,如手臂等。

  1.先作起頭定帶。

  2.將繃帶以螺旋形方式向上包紮,後一圈繃帶蓋住前一圈的1/2至2/3,直到完全覆蓋傷處。

  3.若繃帶不夠長可使用急螺旋法包紮。

2-八字形包紮法:用於固定關節敷料,如腕關節等。

  1.先於手腕(足踝)處作起頭定帶。

  2.將繃帶斜行,沿著對角線方向,如8字一上一下相互交叉包紮。

  3.最後在手腕(足踝)處環繞一圈後結束。

3-頭部繃帶包紮:

  1.將敷料置於傷口上,以繃帶沿著額頭眉毛上方,環繞數圈。

  2.再以另一捲繃帶由頭頂繞至下巴數圈後固定。

八、外傷處理:止血

用無菌紗布或衛生棉,直接壓蓋於傷口上止血,並抬高傷肢(高於心臟位置)。

1.先用冷開水或自來水清洗至完全乾淨。

2.以棉籤擦乾(由內往外仔細擦拭)。

3.再擦優碘(由內往外)。

4.傷處若在肢體無衣物摩擦處,可不用蓋紗布。

5.傷口大而深應送醫縫合。

6.傷口很髒或鐵鏽類所致外傷,應至醫院注射破傷風抗毒素。

九、蜂螫

1-處理:

  1.用消毒的針、鑷子或小刀挑出螫刺。

  2.用清水沖洗被螫傷的皮膚。

  3.局部冰敷,全身保暖。

  4.儘速送醫。

2-預防:

  1.郊遊時戴白色帽子,穿淺色衣服。

  2.勿使用化妝品、香水。

  3.食用後之食物,應收藏妥當。

3-毒蜂螫傷症狀與處理:

蜂螫傷的臨床症狀:

1.局部反應:局部紅、腫、熱痛或有輕度搔癢,經常在蜂螫後二至三分鐘就產生。

2.毒性症狀:一般超過十隻以上的螫比較會產生毒性症狀,主要有噁心、嘔吐、腹瀉等腸胃道症狀,吞嚥困難、抽搐、神智不清等神經症狀,以及發燒、全身水腫、血壓下降、休克等症狀。

3.過敏反應:只要一隻叮咬,不管大蜂、小蜂螫傷,都可發生嚴重的過敏性休克,一般有過敏體質的人更容易發生嚴重的過敏性休克,其主要症狀包括乾咳、哮吼或發紺、有快死掉的感覺、血壓下降、昏迷等。

4.延遲性過敏反應:一般在蜂螫後十至十四天產生,可單獨出現,也可先經過一段急性過敏反應之後再發生。主要症狀包括發燒、淋巴結腫大、關節痛、皮膚疹、頭痛及全身無力等。

(四)現場治療:

1-局部反應的治療:

  1.如刺針留在皮膚上,可用指甲、刀片或信用卡輕輕的將刺及毒液囊刮除,不要用手去壓擠,以免注入更多的毒液。

  2.用肥皂水或消毒水清洗傷口,並蓋上紗布。

  3.用冷敷,以減少腫及癢,但不要在傷口上直接冰敷。

2-毒性反應的治療:

  1.輕度的毒性反應與局部反應的治療相同。

  2.如症狀嚴重應穩定生命徵象,將螫傷部位放低並立即送醫。

3-過敏反應的治療:

  1.將螫傷部位放低。 

  2.用指甲、刀片或信用卡輕輕的將刺及毒液囊刮除。

  3.如呼吸困難,給氧氣,必要時給予人工呼吸。

  4.治療休克,保持溫暖。

  5.如過敏嚴重,應給予注射腎上腺素。

想要了解更多急救常識 與 領隊、導遊實務 請參考:

導遊.領隊實務(一)常識編-導遊.領隊考試專用<保成>

001MA511104


詢問最新考情說明會速洽保成櫃台服務人員:02-23317517;02-23317518

或者http://goo.gl/fN8Ea 留下您的資料,保成服務人員將與您聯繫!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導遊領隊 的頭像
    導遊領隊

    導遊領隊考試,領隊導遊考試,導遊領隊考試懶人包-保成補習班

    導遊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